
“最近熬夜多,嘴巴干、眼睛涩,得多喝水。”许多上班族和更年期人群常这样自我安慰。但若长期口干、眼干,喝水也缓解不了,别急着归咎于“累”或“上火”——我院肾内科主任、风湿免疫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徐志坚提醒:身体的“干”,可能是免疫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一种叫干燥综合征的自身免疫病正在悄悄来袭。![]()
![]()


![]()
![]()
干燥综合征并非简单的水分不足,而是免疫细胞“认错目标”,攻击自身的唾液腺、泪腺,导致唾液和泪液分泌大幅减少。它常与其他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同时存在,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但年轻人也可能中招。 需警惕这些“隐形信号”: 口干到说话、吞咽困难:吃干粮需喝水,夜间频繁起床喝水; 眼干如沙、易疲劳:眼睛干涩、发红、怕光,像进了沙子; 龋齿频发、口腔感染:唾液减少,口腔自洁能力下降; 关节痛、乏力、低热:可能提示系统性免疫异常; 血液检查异常:抗SSA/SSB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升高等。![]()
![]()
为何常被误诊? 症状与亚健康、更年期综合征高度相似,很多人自行买眼药水、润喉糖应付,延误了病情。长期不治,可能引发肺、肾、神经系统等多器官损害。 如何明确诊断? 医生会结合症状、血液免疫学检查,以及唾液流量测试、角膜染色等专项评估,综合判断。早发现、早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虽然无法“根治”,但通过规范用药(如免疫调节剂)、生活方式调整和定期随访,大多数患者可维持良好生活质量。关键在于:别把“干燥”当小事,及时就医是关键。![]()
![]()
徐志坚 ● 职务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肾内科主任、风湿免疫科副主任 ●职称 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 擅长肾脏病、风湿病的诊疗、中毒急救、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动静脉内瘘建立、B超引导内瘘狭窄介入治疗、肾活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