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留言反馈
新闻动态
促进性别平等,反对家庭暴力,建设无歧视医疗环境 ——助力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行动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25-11-18 09:27:20     浏览 :

5b86fce06ad6ba8b20df1f099c4b6cea.jpg



“艾梅乙”是艾滋病、梅毒和乙肝三种疾病的简称,有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传播途径,其中母婴传播主要有妊娠、分娩和哺乳三个传播阶段,因此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对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增进儿童健康福祉有重大意义。


一、促进性别平等,倡导健康权益

性别平等是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享有同等权利,负担同等义务。

性别不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

性别不平等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女性在教育、就业、政治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参与度和机会。 男性在家庭角色中承担的压力、女性在职场中受到的歧视。性别暴力和骚扰问题。包括对异性的骚扰、对异性的性别暴力。 女性在健康、生育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成本和负担。 男性在家庭和育儿中的参与度和角色,以及女性在职场和家庭中的职业发展。社会对男女平等的期望和政策,以及男女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差异。

958d535fc34e205fd0f56f279e360d96.png


二、反对家庭暴力,守护家庭幸福

(一)家庭暴力的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家庭暴力的范畴包括: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暴力。任何形式上的家暴都是违法的,不管是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还是经济控制。

(二)遇到家庭暴力时的自我维护

1.重视第一次暴力事件,绝不示弱,明确告诉施暴者,你的人身权利不容侵犯,家暴属于违法行为,记住防范家庭暴力应从第一拳开始!

2.敢于向外界求助,说出自己的经历,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亲友或者相关部门帮助,由他人出面劝告施暴者。

3.如受到家暴,必要时可到医院就诊确诊伤情,注意收集证据,包括人证和物证,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可以先逃离施暴者。情节轻微的,可以向亲友、邻里、村(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妇联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求助。情节严重的,迅速拨打“110”,请求公安机关制止。

珍爱生命,珍惜权利,勇敢向家庭暴力说不!

001379e70d27727a313ef5f42a756712.png


三、消除医疗歧视,尊重多元需求

(一)“艾梅乙”医疗歧视主要包括以下行为:

1.拒绝提供医疗服务;

2.采取差别对待;

3.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艾滋病抗体检测;

4.拒绝将检测结果通知本人;

5.采取过度防护措施;

6.检查治疗过程中告知和知情同意不到位;

7.教学实习过程中不注意尊重感染者隐私;

8.未按照隐私保护相关要求进行病史询问和医患沟通;

9.就医限制、检疫、强制性扣留和(或)隔离;

10.向性伴和(或)亲属强制性通知感染状况和泄密。

(二)为保障感染者权益,积极推进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保护感染妇女及所生儿童合法权益我们郑重发出倡议:

从我做起,增强消除母婴传播的意识和能力

主动参与,接受消除母婴传播的干预和治疗

关爱他人,营造消除母婴传播的环境和氛围

(三)在为“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应为“艾梅乙”感染孕产妇和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1.不得拒绝或推诿为“艾梅乙”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

2.在不接触就诊者血液、体液的普通诊疗过程中,对所有就诊者一视同仁,不得针对 “艾梅乙”感染者进行不必要的过度防护;

3.尊重“艾梅乙”感染者的生育决策权,如无医学指征或不宜生育者,不得任意建议其终止妊娠;

4.不得将感染孕产妇和儿童就诊顺序故意排在最后。


四、如何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风险?

1.孕产妇要积极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感染,主动接受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咨询,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

2.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妇女如果想要孩子,应尽早到当地医院就诊咨询,尽早接受母婴阻断综合防治服务,接受规范治疗和各项随访检测。配偶/性伴也要同时接受检测和治疗。

3.感染乙肝的孕妇分娩的孩子在出生后6小时内,应尽早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孩子满1月、6月龄后按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孩子接种完乙肝疫苗3针次后,满7-9月龄期间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明确是否阻断成功。

4.对检测出的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给予免费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治疗、婴儿配方奶粉等关怀和支持。

5.对梅毒感染孕产妇给予安全的助产服务和规范治疗,对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进行先天梅毒的防治。


84fd8d172daee5a27180bd8eb4fe23ae.png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