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人,每100个老人里,就有1~2个可能患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患者数量还在增加,早了解、早识别能帮家人少走弯路。
帕金森病的“信号”不仅是手抖,这些“隐藏症状”更要警惕! 最典型的运动症状是:动作变慢(如穿衣服、系扣子等比以前慢)、静止时手抖(如看电视时手不自觉抖)、肢体僵硬(像“木头人”)、走路不稳(容易跌倒)。
但很多患者的“早期预警”不是手抖,而是长期便秘(超过6个月)、鼻子“不灵”(闻不到饭香、花香)、情绪低落(总觉得“没意义”)、睡不好(失眠或多梦)——这些非运动症状可能比手抖早出现2~5年,是“早发现”的关键。 这4点是控制病情的核心! 早诊早治 记住3个“要查”:如果家人出现“动作变慢、走路不稳、手抖”中的任何一个,再加上“长期便秘、嗅觉下降”,赶紧去神经内科做专业评估(如“帕金森病评分量表”),别等“严重了”再去。 规范吃药 别乱停、别乱换:帕金森病的药物是“保命药”,自行减药会让症状突然加重(比如无法走路),乱换“偏方”(如“特效中药”)会延误治疗。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并调整药量。 康复锻炼 每天做这3件事:太极拳(改善平衡,减少跌倒)、健走(保持肌肉力量)、手指操(比如搓手、转核桃等防止手指僵硬),坚持3个月,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 家属要做“倾听者”,患者容易抑郁,家属别只问“吃了吗”,要多听他们说“我最近心情不好”,鼓励他们去社区聊天、打太极,避免孤独。 专家说:虽然无法根治,但能过有质量的生活 我院神经内科二区副主任、主任医师黄宇提醒:“帕金森病不是‘绝症’,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很多患者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关键是‘不放弃’——药物+锻炼+心理支持,就能控制症状!”
黄宇 ● 职务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二区副主任 ●职称 主任医师 ●擅长治疗 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的规范化诊治研究及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