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肾脏病科联合检验科、微生物室等多学科团队,成功诊断并救治一例罕见的马尔尼菲蓝状杆菌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该病例的精准诊治,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也为临床应对类似疑难感染提供了宝贵经验。
病情复杂,常规检测遇挑战 患者为长期腹膜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及银屑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生物制剂),因腹痛、发热及透析液浑浊入院。初步病原学检查未能明确致病菌,若不能及时锁定“真凶”,患者可能面临透析失败甚至生命危险。 抽丝剥茧,检验团队锁定“隐形杀手” 面对这一难题,检验科团队凭借丰富的显微镜形态学经验,在患者腹腔积液中发现了可疑真菌结构,并立即上报临床团队。肾脏病科团队迅速决策,连夜为患者实施腹膜透析导管拔除术,同时将导管送微生物室进一步培养鉴定。 微生物室检验团队调整培养策略,优化培养条件,最终在特殊培养基上成功分离出马尔尼菲蓝状杆菌,并通过质谱技术精准鉴定。经文献检索,该菌所致腹膜炎在临床中较为罕见,诊断极具挑战性。 精准施治,多学科协作显成效 明确病原体后,肾脏病科团队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制定个体化抗真菌方案。经系统治疗,患者症状显著改善,透析液转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案例启示: 团队协作+技术创新=疑难感染的克星 该病例的成功诊治,充分体现了: ▶检验技术的精准性(显微镜形态学+质谱鉴定)在感染诊断中的关键作用; ▶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在疑难感染救治中的优势; ▶罕见病原体感染的诊疗需结合临床经验与实验室证据,避免误诊漏诊。 医院将继续强化疑难感染诊疗能力建设,依托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平台,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