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健康科普 痛风是一种因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关节炎,常被称为“富贵病”,但它的危害远不止“吃出来的毛病”这么简单。许多患者和公众对痛风存在误解,导致延误治疗或错误应对。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痛风容易被忽略的真相。
误区一:痛风只是关节痛,忍忍就好 痛风发作时,关节(尤其大脚趾)会突然红肿剧痛,但很多人认为“痛几天就没事了”。实际上,痛风是慢性代谢疾病,若不控制,尿酸结晶会沉积在关节、肾脏等部位,引发肾结石、肾功能损伤,甚至心血管疾病。 误区二:只有爱吃肉喝酒的人才会得痛风 高嘌呤饮食(如海鲜、红肉、酒精)确实会诱发痛风,但遗传因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也是高危原因。部分患者即使饮食清淡,仍可能因尿酸排泄障碍患病。 误区三:不痛就不用吃药 许多患者只在发作时吃药,平时忽略降尿酸治疗。但痛风的关键在于长期控制尿酸水平,否则会反复发作,损伤关节和内脏。 误区四:痛风患者不能吃任何豆制品 虽然黄豆等高嘌呤植物曾被列为禁忌,但研究发现植物嘌呤对血尿酸影响较小,适量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反而可能有益。真正需严格限制的是动物内脏、酒精和含糖饮料。 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周晶瀛建议,痛风患者发作时需及时就医,遵医嘱规律服用降尿酸药,长期管理尿酸水平(目标通常<360 μmol/L),并定期复查;日常中坚持均衡饮食,优先选择低脂乳制品、蔬菜和全谷物。高危人群(如家族史、代谢综合征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尿酸。 痛风是需终身管理的慢性病,不能仅靠“忌口”或止痛药解决。科学治疗、定期监测和生活方式调整缺一不可。若您或家人有相关症状,请尽早到正规医院专科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周晶瀛 ● 职务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肾内科副主任 ●职称 副主任医师 ●擅长 高尿酸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状诊治。IgA肾病,膜型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症等各类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腹膜透析,血液透析,CRRT等各类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复杂性动静脉内瘘,半永久透析导管手术,肾脏穿刺活检等手术操作。 ●门诊坐诊时间 周五上午8点半-12点,下午2点半-5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