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瑜,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血管外科博士,这位兼具军人与医生双重身份的医者,将军旅生涯中锻造的坚毅品格融入医疗实践,在肿瘤介入领域以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守护患者生命。
军旅生涯:铸就医者坚毅底色
2002年,邓国瑜特招入伍至广西医科大学本科,随后进入桂林陆军学院,开启“既是排长又是军队医生”的双重职业生涯。他曾担任北部湾空军训练基地卫生队长、南海舰队南沙巡防区永暑礁卫生队长、南海舰队海上舰艇演习外科组长等职。
“医疗也是打仗,每个病灶都是需要攻克的阵地。”从军经历赋予他直面困难的果敢,在临床中面对复杂病例,他始终秉持“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信念。这种“军人底色”成为他从医路上的精神基石。
技术下沉:微创介入惠及基层患者
2025年6月,作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派驻专家,邓国瑜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开展技术帮扶。刚到医院不久,邓国瑜就组织开展了一例经皮下胃造瘘术。一位70多岁的食管癌患者因肿瘤压迫食管无法进食,对传统胃造瘘手术的开刀风险深感恐惧。他详细科普经皮下胃造瘘术:在局麻及DXA数字引导下穿刺置管,无需开刀,创伤极小。患者接受手术后,24小时内即恢复流质饮食。
“区域医疗中心的上下联动的意义,是让先进技术触达更多患者。”邓国瑜介绍,传统胃造瘘需开腹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而微创介入技术显著降低了患者身心负担,尤其适合高龄或体弱患者。
创新实践:从临床痛点到技术突破
在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时,邓国瑜发现。传统外引流会导致胆汁大量丢失,影响患者营养吸收。为了让黄疸患者不错过下一步治疗的时机,他通过改良原有的技术,设计了“体外胆道流转术”:通过调节肠肝压力差,将胆汁引流后回输体内,既解决黄疸问题,又避免营养流失,该技术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他的专业领域涵盖原发性及继发性恶性肿瘤微创介入、梗阻性黄疸治疗、肿瘤动静脉血栓急救、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在主动脉夹层、糖尿病足等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他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9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获两项国家专利,兼任多个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