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信用记录关爱日?
信用记录关爱日是由人民银行发起的,定于每年的6月14日,旨在鼓励公民主动关心个人信用记录,形成健康的信用消费习惯,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02 诚信、信用、征信是一回事吗?
诚信、信用、征信三个词看上去相近,但其差别还不小。诚信,是人们诚实守信的品质与人格特征,说的是一个人恪守信用的主观意愿。它属于道德范畴,是一种社会公德,一种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一个人诚信与否,是一个人主观上故意的行为,因此,可以进行道德意义上的评判。信用,简单地说就是“借钱还钱”,是指在交易一方承诺未来偿还的前提下,另一方向其提供资金、商品或服务的行为,像贷款买房、先消费后付款之类就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信用活动。在信用活动中,可能会发生借钱一方“说话不算数”的情况,例如,没有按时还款、交费等,其中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包括主观故意不还,或者虽然主观上愿意还,但客观上确实做不到。例如,没钱、出差、忘了,或者干脆就是个马大哈,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是事实。对这样的事实,由于原因很复杂,很难进行道德上的评判,但可以根据经验、规律以及一个人过去的行为记录,再利用一些数学和统计上的方法,来预测某个人未来“说话不算数”,不能按时履约的可能性有多大。征信,本身既不是诚信,也不是信用,而是客观记录人们过去的信用信息并帮助预测未来是否履约的一种服务。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征信所记录的是个人的“信用”信息,即个人是否履行了合同约定的义务,而不是“诚信”信息。
03 什么是个人信用报告?个人信用报告的内容有哪些?
个人信用报告是记录您过去信用信息的文件,是您的“经济身份证”。信用报告包含五类信息:
基本信息:
包括身份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
信贷信息:
指借债还钱信息,是信用报告中最核心的信息。如贷款、信用卡、为他人担保信息等。
非金融负债信息:
先消费后付款形成的信息,如电信缴费。
公共信息:
社保公积金信息、法院信息、欠税信息、行政执法信息等。
查询信息:
过去2年内,何人何时因为什么原因查过您的信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