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肿瘤的早期症状不明显, 患者就诊时大部分已经处于疾病发展的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癌症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为提升肿瘤的防治能力,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探索“东融”新模式,搭建与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医疗机构的“党建东融”桥梁,以党支部共建的方式,与广东省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单位深度合作,应用高科技为肿瘤防治工作注入“最强大脑”,在梧州市首创肿瘤预防、诊断、治疗三张“大网”,实现与粤港澳高端医疗单位同质化诊治,成功跻身科技医疗的前沿领域。
预治网:扼制“癌苗”的“制胜之道” 国家城市癌筛查项目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遏制肿瘤肆虐的重点在于预防,特别是开展肿瘤筛查。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是肿瘤危害最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肿瘤早诊早治防治的研究中不断获得新突破。其中 2项相关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实现市医疗系统获得国自然科学资金零的突破,11篇论文发表的在国际权威医疗杂志,累积影响因子36分,肿瘤患者收治率位于全市首位。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委托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资助全国部分省市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18年11月,2018-2019年度全国鼻咽癌早诊早治项目培训班在梧州市召开。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数据管理及评估专家组组长魏文强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曹素梅教授等肿瘤防控专家及全国8个鼻咽癌早诊早治项目点、各个省级技术管理单位齐聚梧州参加会议。2019年,梧州市成功获得了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资金资助。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成为我市唯一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定点单位,对梧州市45-74岁常住居民开展五大常见癌症(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免费联合筛查。为做好相关筛查工作,该院以城市卫生社区服务中心为据点,层层拉网筛查高危人群。“社区初筛将采取问卷的形式,充分考虑居民的家族史、饮食习惯、抽烟喝酒的情况、情绪状况、体重腰围等综合因素,通过风险分析做出基本判断,随后根据风险再到医院做精筛。”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院长助理、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汤敏中介绍,每种肿瘤的临床筛查均采用规范的方法进行。比如肺癌筛查采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肝癌通过B超+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AFP)指标筛查,结直肠癌采取肠镜检查,上消化道癌采取胃镜检查,乳腺癌采取乳腺B超、乳腺钼靶检查等。同时,该院健全肿瘤登记报告制度,推进我市肿瘤登记工作的全覆盖,借助全国癌症大数据平台,利用全国的癌症病例登记系统,推动与相关监测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利用,及时掌握我市癌症发病动态,应用于肿瘤防治科研工作,提升防治能力。据了解,去年筛查出的高危人群3024人,确诊癌症14人,早诊率64%,治疗率100%。
诊断网:识别肿瘤的“火眼金睛” AI辅助诊断系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03日 12 版)刊出一则消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团队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合作,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在核磁共振(MRI)影像上自动勾画鼻咽肿瘤,为实现精准而又高效的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提供了解决方案。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影像学顶级期刊《Radiology》上。2019年通过参加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被诊断为鼻咽癌的刘老伯,万万没想到,人民日报刊出的世界顶尖医疗技术,竟然在本市就能用上。据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肿瘤科主任医师梁锦辉介绍,在CT扫描图像上结合MRI影像精准勾画肿瘤靶区范围,是放射根治鼻咽癌的关键步骤。以往,这一勾画工作主要由人工操作完成,准确性高度依赖临床医生的经验,一般需要3—10小时才能完成。2017年10月开始,医院肿瘤科依托 “东融”政策,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卫健委以及医院领导的大力推动下,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对接,与孙颖教授等一批医疗大咖建立合作关系,2019年8月,孙颖教授团队研发的鼻咽癌放射治疗靶区勾画系统进入市红十字会医院。该系统共纳入来自1021例鼻咽癌患者(全部期别)的MRI影像资料,并由两名鼻咽癌放疗专家共同完成靶区勾画,提供三维、大尺度和高质量的影像和靶区数据,将专家经验转变为数据后,用于计算机学习。经测算,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勾画,将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的用时从平均3—10个小时大幅缩短到20—50分钟。效率提升的同时,准确性也得到更大的保证。以专家勾画作为参照标准,AI自动勾画的准确性达到79%;且无论患者病情是早期(I-II期)还是中晚期(III-IV期)、是否接受过化疗,AI自动勾画准确性均保持了相对稳定。其中,32.5%的病例无需修改可直接用于放射治疗计划设计,56.2%的病例经少量修改即可用于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此外,该系统进一步实现了鼻咽癌颈部淋巴结、预防性放疗区域和需保护的正常组织的AI自动勾画,并集成了人工智能自动勾画云平台,不仅大大节约了勾画时间,还使受保护的器官由15个增加到4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