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俗称“爆血管”, 通常认为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殊不知,一岁多宝宝同样不能幸免。近日,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来了一位才1岁4个月的小患者,因为突然呕吐、意识障碍,急被送医院,一查竟然是脑出血,病情危急,在该院神经外科医生的紧急施救后顺利度过险情。
据了解,小芯芯莫名在家呕吐17个小时,当时家长未重视做任何处理,直到入院前4小时发现小芯芯已出现肢体乏力,意识障碍,怎么叫她都没反应,见状不妥,她的父母赶紧把她带到家附近的医院接受治疗。
在通过CT检查后,医生发现小芯芯小脑出血,即建议家长迅速带她到市红十字会医院就诊。当日, 120急救车把小芯芯带到该院。该院神经外科医生介绍:“送到医院时小孩已经有颅内高压表现了,由于小芯芯在外院已经做了CT,已明确有脑出血,但当时还不清楚患童脑出血的原因,随即给她安排做磁共振(MRI),排查出血病因。”
经磁共振检查发现,她脑部出血量为55ml,已初步排除较大脑部肿瘤及先天性血管畸形而导致血管团破裂出血的可能。按颅内出血的常规治疗方式是根据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害情况而定的,成人标准幕上30ml、幕下10ml以上时就需考虑钻孔引流或开颅清除血肿,而小芯芯这么小的孩子颅内出血量就达到55ml,必须立即进行手术,否则将危及生命。
在排除小芯芯非脑肿瘤和较大先天性血管畸形引发的脑出血后,立即为她安排做手术。但小脑部位手术不好做,而一岁宝宝的脑部手术更是难上加难,需要特殊的工具。“小宝宝出现小脑出血是很罕见的,像这样的出血量对于成人可能早就没命了,但孩子颅骨未完全长合,还有缓冲的空间,才能坚持这么久。”神经外科主任余永铭主任医师如是说:“小儿年龄小、血肿位于后部、血管细小(仅有一毫米大小),且需要特殊头钉固定俯卧体位,才能在显微镜下顺利进行, 婴幼儿血氧低、俯卧位,麻醉难度和风险相当高,需要各科室综合合作才能完成。”为挽救小生命,医生们迎难而上,手术历时4个多小时,顺利地清除了脑内血肿、止血。手术后经过神经外科、小儿外科、儿科重症等多学科团队一系列治疗,小芯芯得救了,她术后第3天已清醒,恢复顺利。日前,她的四肢已能灵活活动,饮食和排便正常,可以出院了。但为了查明出血原因,医生还是建议她康复后进一步行脑血管造影等更深入检查。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余永铭主任医师提醒:小孩子由于表达能力不佳,如果出现频繁哭闹、多动的症状,以及出现呕吐、肢体乏力、意识模糊,也有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里做专科诊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同时,时值暑假期间,家长要提高安全意识;小孩独处的时间增多,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随之增大,家长时刻要留意避免孩子摔伤头部;出现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