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留言反馈
新闻动态
加强防范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
作者 :      发表时间 : 2019-04-24 10:30:56     浏览 :

每年春节期间,各类儿童意外伤害的事件频频发生。据医生介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最常发生在家中,看似安全的家里实际上“危机四伏”,主要是摔伤、烫烧伤、食管或气管异物等,触电、扭伤、骨折等事故也时有发生——
             
加强防范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

image.png

“健健康康,快高长大”是春节里大人们对孩子说得最多的祝愿,寄托着长辈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望。过年过节,长辈们总会迫不及待地拿出好吃的“招待”孩子们,以博取他们的欢心,但有不少食物容易“闯祸”。今年春节期间,我院耳鼻喉科进行咽部、食管异物取出手术6例,其中骨刺占大多数。我院耳鼻喉科主任叶涛介绍,气管异物是严重的急症,死亡率较高,因此,给孩子们吃什么也是非常有讲究的。

我院急诊部副主任于晓钧介绍,近年来,该院儿童意外伤害事件病例有所下降,但仍偶有发生,主要是摔伤、烫烧伤、食管或气管异物等。针对几类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我院相关专家,总结出相关防范与处置建议,希望引起家长们的关注。

A小儿食管或气管异物危害大

气管异物,顾名思义就是将不该吸入的东西吸进气管;而食道异物是指吞下了不该吞入的东西卡到食道内。叶涛指出,两类疾病都是非常危险的,特别是小儿气管异物,据统计,小儿气管异物致死率非常高。食道异物也是比较危险的,如误吞电池等物体,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对食道造成永久损伤,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气管异物往往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有明确呛咳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口唇青紫、脸色发青的窒息症状,这时,异物很有可能卡在主气道上,非常危险。还有一种情况,当剧烈呛咳一段时间后,出现缓和、看不出任何症状,但要注意,这时异物很可能已经通过孩子的主气道,停留在支气管相对固定的位置,孩子没有任何症状,临床上将这段时间称之为“平静期”,家长也需注意。在叶涛救治的多例患儿中,患儿误吸的异物大多是花生、瓜子之类,年龄多在1~2岁,由于堵塞物较小,没有完全阻塞气道,及时施行支纤镜术取物术后,患儿大多康复,但如果阻塞物是果冻类,救治难度就会非常大。叶涛回忆,曾有一例果冻堵塞气管的孩子,救治中虽已取出堵塞的果冻主体,但果冻易碎,碎末进一步阻塞各中细支气管,最后导致患儿抢救无效死亡。

食管异物没有气管异物那么容易发现。孩子太小,不懂事,容易往嘴里塞东西,如果看管不及时,是没有办法及时发现的。食道异物最典型的症状,是没有任何原因的嗓子痛、无发热,突然无法进食,吃东西呛咳。

家长如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需要立即呼叫120并实施抢救,千万不能耽搁。如果是气管异物,首先鼓励孩子大声咳嗽,引起窒息的异物多卡在喉咙,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还有部分在声门外,这时要鼓励幼儿大声咳嗽,有时可将异物咳出。其次,让孩子俯倾并拍背。如怀疑异物吸入幼儿气道,应将其上身前倾60度,俯卧于抢救者的臂肘上,头部下垂,抢救者用手用力拍打其背部,借助重力,促使异物排出。最后是挤压腹腔喷出异物,让患儿站立前倾,抢救者在其后用双手重叠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挤压,使其腹压增高,膈肌抬高,加大胸腔压力,促使肺内产生强大气流将异物从气管内冲出。发生食管异物时,正确的急救法是停止进食,轻咳,如果仍然无法咳出异物,要立即到医院就诊,切勿使用“土方法”如吞咽米饭、饮醋等方式将异物吞入胃内,这样做有可能会使异物在食道内卡得更深,甚至发生穿孔。

无论是气管异物还是食管异物,预防很关键,因此要牢记以下几点:一是尽量不要在吃饭是看视频,尤其是搞笑、惊吓的视频;二是不要给4岁以内的孩子吃果冻、爆米花、整粒花生米、瓜子;三是给孩子吃带核的水果时,要把果核取出;四是一般来说1/4个葡萄大小的食物,孩子吞食起来问题不大,但孩子吃东西时,尤其是颗粒状、硬物的时候,家长应该在旁边看着;五是不要让孩子在跑、跳、玩耍的时候吃东西。

B儿童跌落摔倒普遍但不普通

于晓钧介绍,孩子在家中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非常普遍,因为小孩子总喜欢爬高,摸这摸那,一旦父母不留神,孩子就会磕着、碰着、摔着。有资料表明,52%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所以,家长应该正视孩子在家的安全问题,及早消除或减少安全隐患。

发现孩子跌落摔倒,不建议父母立马抱起,以防止出现二次伤害。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冷静,安抚孩子,让孩子尽量镇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跌落的姿势以及跌落后的活动情况,判断孩子受伤的部位,以便向医生详细描述,帮助医生诊治。如果孩子跌倒后没有出血,也没有出现头部和骨头受伤等症状,可以暂时不去医院,但在接下来的72小时要进一步观察是否有症状。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立即去医院:头部有出血性外伤;孩子摔倒后没有哭,出现意识不够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况;在摔倒后两日内,又出现反复性呕吐、睡眠多、精神差或剧烈哭闹。一般如果摔到头部后引起重度脑震荡或颅内出血,会很快发作,最晚在24小时内就会发作,所以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

C触碰热源容易导致烫烧伤

在儿童的意外伤害事件中,烫烧伤也是常见的伤害之一,据我院烧伤科主任陈燕图介绍,儿童烧烫伤的原因,常见于开水和洗澡水烫伤、玩火烧伤,此外烟花爆竹烧伤、电烧伤也偶有发生。在我院烧烫伤患儿病例中,因为洗澡水烫伤的占30%,多发生在我市的乡镇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主要是给小孩洗澡时,习惯先把滚烫的热水倒进浴盆,在还没来得及加冷水时,小孩就扑进浴盆,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近期乍暖还寒,从饮食到日常使用,人们接触的高温源比较多,孩子触碰到热源的几率也增加了,再加上家长疏于防范,容易出现烫伤情况。

防止儿童烫伤的关键是家长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做好预防,最主要的一点是让孩子远离温度较高的东西。万一发生烫烧伤,即刻做到以下几个步骤,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烫烧伤对孩子的伤害。一是要迅速脱掉热液浸透衣物,脱离致热源,减轻损害;二是将烧烫伤部位置于清洁的冷水冲洗或浸泡30分钟以上,冷水可迅速带走局部热量,能减少烫伤或烧伤部位残余的热量继续损伤皮肤组织,缓解疼痛,减少组织水肿和水泡形成;三是冲洗伤口的水温以能够耐受为宜,一般是5℃~20℃,如烫烧伤面积超过20%建议不要冲水或浸泡。四是通过以上处理后,以洁净或无菌的纱布、毛巾、被单、衣物或毛毯等覆盖伤口并固定保护,可保持伤口清洁、减少感染;五是需将孩子送至设有烧伤专科的医院进行治疗。陈燕图特别提醒,如果是生石灰烧伤,不要直接用水冲,以免造成化学物扩散,伤及周围皮肤,生石灰遇水还可生热加重损伤,要迅速用干布擦除化学物质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注意保护眼睛,并尽快送往医院。如果是全身大面积烧烫伤,或合并骨折等严重情况,患者有可能发生休克或大出血等并发症,则不宜长时间冲冷水,应尽快送往医院。需要提醒的是,不要使用涂酱油、紫药水、酒精、机油、药粉等民间偏方,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加重病情。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